北大医院网上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http://www.bddyyy.com.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电话:8357221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预约挂号须知
1.实名制预约挂号
①请在预约时提供就诊者本人的相关信息(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
②一经预约成功,医院不再受理更改就诊者姓名的要求。
2.目前我院提供的预约挂号方式有:
①电话预约:本地患者拨打114,外地患者拨打010114。
②网络预约:请登录www.bjguahao.gov.cn,实名注册后预约。
③窗口预约:大门诊8:30—10:00在10号窗口、10:00—16:30在9号窗口提供预约;妇儿门诊8:30—10:30、13:30—15:30在3号窗口提供预约。
④诊间预约:由接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复诊预约。
⑤社区转诊预约:限德胜社区、金融街社区、什刹海社区以及展览路社区。
3.预约周期:电话、网络、窗口及诊间预约3个月,社区转诊预约1周。
4.取号时间及地点:
诊间预约者至少于就诊前一天16:30前(节假日11:00前)到挂号窗口取号;
电话/网络/窗口/社区转诊预约者于就诊当日8:00—9:30/ 13:00—14:30到挂号窗口取号,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到达,请与我院挂号室联系:大门诊83572215,妇儿门诊83573221。
5.不收取任何预约费用。
6.预约挂号咨询电话:大门诊83572215,妇儿门诊83573221。
我院的预约诊疗工作仍在不断完善中,欢迎广大患者积极使用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就诊流程
注:
1.患者可通过拨打114/010114进行预约挂号,有计划地安排就诊。
2.建议首次就诊的患者先通过专科医师初步完善专业检查后再挂专家号,以便更充分地利用专家资源。
3.目前我院设有胸部疾病、神经内科疾病、眩晕、甲状腺疾病的疑难病会诊中心,疑难病患者可通过预约到疑难病会诊中心就诊。
普通门诊
门诊地址:西什库大街8号
开诊时间:每周一至五全天开诊,周六日上午半天。
挂号时间:7:00—16:30,周六上午7:00—11:00
门诊楼开门时间:5:30, 闭门时间:18:00
挂号窗口分布(8点以后有部分变动):
1号窗口:专家预约、离休优诊、建病历、查号补证。
2-8号窗口:所有号源均可挂号。
特需门诊
北大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全国疑难危重病诊治机构。病人来源于本市和全国各地,他们大部分是病情复杂、辗转求医的病人。为了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满足疑难重症病人的要求,同时也为适应一部分患者的高层次医疗需要,我院开设了特需门诊。
特需门诊就医环境舒适、方便,应诊专家全部是我院知名的专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或是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是国家级杂志主编、副主编,或是专业学科的带头人。专家高超的医疗水平为疑难病的解决提供了有利保障,方便快捷的就诊方式为病人节约了时间。
特需门诊挂号方式:提前一周预约或当天挂号;挂号费为70元至300元。
请在本院门诊楼(西什库大街8号)一层特需门诊入口服务台预约
电话83572308。
预约时间:周一至五:7:30—16:45,周六:7:30—12:00
儿科特需门诊:在府右街儿科门诊预约
电话 010-66120238 ;010-66180350 。
妇产科特需门诊:在府右街妇产科门诊当天直接挂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市首家实现微信预约挂号
微信可以直接预约挂号啦!7 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线,最大的亮点是公众无须预约登记,可通过微信直接预约挂号,这在北京市公立医院中尚属首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由挂号网提供技术支持,运行顺畅。
为了方便百姓挂号,北大医院一直积极探索做着努力,推行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方式,以减少窗口排队,倡导有序就医。微信挂号是北大医院继114电话预约挂号、网络预约挂号、社区转诊预约挂号之后,对公众开放的又一直接挂号渠道。医院特意拿出一部分号源专门用于微信平台,希望借助这个百姓接受度高的平台,宣传预约挂号的概念,倡导更有序的就医方式。
国外大多数国家就医都采取预约制,这样可让医生和患者都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而据北大医院最近的一次调查,现场排队挂号的患者占55.3%,使用预约方式挂号的患者不足5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微信挂号目前可预约到7日内的专家号及普通号。20日成功上线以来,已有 10%的号约出。拿到预约号的用户都反映北大医院微信挂号十分方便。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或者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北大医院公众号后,用户可直接查看一周内出诊科室和专家信息,进行预约挂号。挂号成功后,凭短信中预约识别码及身份证件,到医院窗口取号即可就诊。
北大医院微信服务也将继续开发其他功能,例如候诊提醒、报告单查询、院内导航等。届时,患者不仅通过微信可以预约挂号,在候诊过程中,可通过“院外候诊”查看候诊人数,轻松了解自己的候诊时间,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此外,用户不需要在医院等候检验检查结果,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查询。
医保患者门诊就诊须知
1. 医保患者门诊就医时,应出示“医疗保险手册”(已发放社保卡的患者应出示社保卡),医师使用“医疗保险专用处方”,自费药品应单开使用自费处方。
2. 根据病情治疗、用药,开药量执行急诊不超过三日药量、慢性病不超过七日、行动不便者两周;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精神病、癌症、脑血管病、前列腺肥大,对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的同一类药物,药量不超过一个月。
3. 每张处方西药不超过5种、中药不超过3种。
4. 门诊收据需附有明细清单(包括药费、化验、检查和治疗等)。
5. 因病情需要转诊转院治疗时,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单”,到医疗保险办公室审核盖章。
6. 患以下三种特殊疾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以及肾透析特殊治疗时,需由定点医院出具“疾病诊断证明”,并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申报审批单”,报区、县医保中心审批备案。费用视同住院由统筹基金支付,并在门诊特殊病收费窗口交费。
7. 使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时,单项检查、治疗费用在200元以上的需个人先负担8%;单项费用超过500元(含)的贵重医用材料(含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进口医用材料等)个人先负担30%。
8. 凡医保报销范围内药品中注明“需个人部分负担”的药品,个人先负担10%;凡注明“费用需由个人负担50%”的药品,个人先负担50%;凡注明“限门诊使用”的药品,仅限门诊使用;凡注明“适”字的药品,必须在此适应症(或病种)范围内使用。
9. 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以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及超标准服务设施等,费用由个人自费。
10. 门诊需外购药品时,持医生处方到医保办公室审核盖章,然后到医保定点药店购药,方可报销。
11. 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的医疗费用,按住院比例报销。所有单据交单位到区医保中心报销。
12. 在一个年度内门、急诊医疗费用累计超过1800元以上部分,在职职工报销 50%;退休人员累计超过1300元以上的部分,不满70周岁的报销比例为70%, 70周岁以上的报销比例为80%;退休人员由个人按比例负担的医疗费(不含门诊1300元以下部分),再由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支付50%。
13. 在一个年度内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累计支付职工和退休人员门诊、急诊医疗费用的最高数额为2万元。
住院须知
尊敬的医保患者,当您住院治疗时请注意以下须知:
1.住院时请将“医保手册”交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交纳部分(个人负担部分)押金。一般情况下7万元以下个人交1/3,7—17万元个人交1/2,17万元以上全额交费。
2.住院期间使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时,单项检查、治疗费用在200元以上的需个人负担8%;单项费用超过500元(含)的贵重医用材料(含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进口医用材料等)个人负担50%。吻合器只限保留肛门低位直肠癌手术、因肺气肿行肺叶切除术、食管中段癌弓上吻合术使用。
3.凡医保报销范围内药品中注明“需个人部分负担”的药品,个人先负担10%。凡注明“费用需由个人负担50%”的药品,个人先负担50%;凡注明“限门诊使用”的药品,仅限门诊使用;凡注明“适”字的药品,必须在此适应症(或病种)范围内使用。
4.住院期间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以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及超标准服务设施等,个人全部自费。并需由医师填写“医疗保险自费、自负项目协议书”,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5.住院期间不能发生门诊现金费用,如有门诊会诊费用一律回出院处记帐。
6.医保患者不能发生“代垫费”,特殊情况(我院不能做的化验或检查)填写“诊断证明书”,先到住院处办理手续后,由患者个人现金垫付,然后到出院处记帐。药品及自费项目一律个人自费,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7.住院超过6个月时,由主管医师填写“医疗保险住院超6个月登记审批表”到医疗保险办公室盖章,再交患者报市区医保中心审批。
8.参保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前7日及系统衰竭抢救期入住加强病房前14日,特级护理费按25元/日(不含等级医院收费标准)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超出上述规定床日数及参保人员因患其他疾病入住加强病房期间,均按一级护理费7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9.重症烧伤患者入住监护病房后14日内,护理费按50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0.参保人员入住监护病房14日后的床位费,按24元/床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1.参保人员进行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术后护理费,第一日按100元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第二日起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2.住院每90天为一结算周期,超过90天视为第二次住院;精神病及门诊三种特殊病360天为一结算周期。第一次住院起付线为1300元,第二次及以后住院起付线均为第一次的50%。住院至90天时,要及时到出院处做中途结算,再续交后期住院押金。
13.安装在体内的人工器官,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最高标准如下:
(1).心脏起搏器:单腔每套1.4万元、双腔每套1.8万元、临时每套6000元;
(2).心脏瓣膜:生物膜每套7000元、机械膜每套8000元;
(3).人工晶体每个668元;
(4).人工关节:人工髋关节每套4500元、人工膝关节每套5000元、人工骨股头每套3300元;
(5).安置其它体内人工器官最高费用标准为18000元。
14.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标准如下:
(1)列入报销范围的项目:肾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血管移植、皮肤移植、骨移植。
(2)器官移植源、组织移植源(包括配型费)所需的相关费用需个人全部负担。
15.患者住院期间请假外出的行为不符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因此,在请假期间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16.参保人员入住优质优价病房后,床位费按24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7.一次性生活用品(如添宁看护垫、尿垫、一次性口杯等等)、皮肤缝合器、诺和笔、诺和针、尿袋、粪袋、佳士比药袋、百特药袋、肝肾联合移植等等一律自费并签属自费协议书。
18.出院带药时,只限于住院期间所用药品,原则上不得超过7日量,行动不便的可开2周量。
19.下列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需全额交费。
(1).在非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急诊和A类医院除外);
(2).在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
(3).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
(4).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殴或者因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
(5).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因进行治疗的;
(6).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自付的;
(7).无足额缴费证明的。
20.职工生育、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按照“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1.企业职工因工负伤、患职业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22.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的医疗费用,按住院比例报销。所有单据交单位到区医保中心报销。
在一个年度内医疗费用为7---17万元的部分,由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17万元以上的部分全部自费。
23.自2006年4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不含起付标准以下部分)由个人按比例负担的医疗费,由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支付50%。
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近百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小儿科(1940)、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神经专业(50年代)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胸腔镜手术(1992)、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5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4个病房,开放床位1600张。年门急诊量270万人次,年出院人数7.2万人,年住院患者手术近3万例,平均住院日7.9天。我院在职职工32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0余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我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泌尿外科、儿科、皮肤性病科、肾脏内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我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自由选择来我院就诊提供医疗保障。在我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三十年来我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5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300余人,博士后70余人。目前我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26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00余人,护理系本科生同期在院260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我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及考试的人员共计近7000人。
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临床研究领先地位,从1978年至2013年,累计获得国家级、部(市)级、校级奖励36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从1982年至2013年,累计发表论文总数20054篇,获批国家级、部(市)级、校级课题1539项,获批经费近6亿元。2009~2012年间,国际论文被引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被引位次最高名列第3名;2003~2012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名列第9名,被引篇数1326篇,被引次数9554次。2002~2013年SCI收录论文数1382篇,收录总数1825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
北大医院作为“国家队”医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尽力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并大力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问题,争做广大人民满意的医院。北大医院刘玉村院长携全体员工感谢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多年来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
推荐科室:
肾脏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是由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在50年代建立的全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和博士点。近30年来,在王海燕教授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不断发展壮大,于1992年成立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和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本学科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及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学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中心,具有稳定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医疗方面,本学科以疑难重症肾脏病的诊疗及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防治为特色。在CKD的流行病学,在肾小球疾病和终末期 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重症肾脏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救治了大量疑难重症患者。近年来,本科室紧跟国际肾脏病发展方向,前瞻性的预见到CKD的防治将成为临床要点,早期开展建立了相应的流行病学和规范化随访队伍,对CKD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目前本学科医疗单位共有肾1、肾2两个病房(75张床位),血透中心、腹透中心、危重肾脏病监护室(KCU)、门诊、肾脏病理、肾脏病特色临床检验、肾脏B超等共9个部门。已建立的长期随访门诊包括普通CKD、IgA肾病、自身免疫性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肾血管性疾病和其他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
在教学上,本科室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教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开展针对北京大学8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改革,不断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此外,本科室还是北京市肾脏疾病专业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培养肾脏病专业医师的重任。为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一直重视科室内各级人才的培养,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如每年举办肾脏病骨干研修班,高级肾脏病理学习班等国际研讨会,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外先进的肾脏病单位等措施,加强对本科室各级医师及国内肾脏病专业医师的培训。同时,注重加强国际交流,除与美国哈佛大学和mayo clinic 等联合举办国际研讨会,为国内肾脏病学术骨干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外,每年还平均有15名左右外国专家到我科进行学术交流。目前本学科与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Brigham & Woman 医院肾内科建立的肾脏病姐妹中心正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
在科研方面,学科带头人准确掌握国际肾脏病发展方向,在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临床防治及机理,肾脏病理学以及肾脏病替代治疗等研究方向已逐渐与国际先进接轨,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内肾脏病领域主要领军单位之一,业已在国际肾脏病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近5年本学科获各类部委级以上基金37项,其中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同时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及面上项目13项。此外还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4项。近年来本学科共获得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目前本学科各层次的人才梯队达到了合理配置,中级以上人员32人,其中博士29人;有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人;12人担任国家级或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依托跨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成为国际及国内公认的肾脏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和培养本专业优秀双能型学术骨干的专业基地。相信在肾内科各位医护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暨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已在肾脏病领域舞出一朵奇葩。
老年病内科
干部保健中心:病房为单间和套间设计,具有良好的住院环境和配套设施。主要服务人群为卫生部保健局指定的干部保健对象、副部级以上干部及其他特殊服务对象等。由干部保健处协调服务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5层。
电话:83572986(医生办)2988(护士站)
提示:就诊时请携带既往病历及就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报告等。
干二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及疑难复杂心脏病的诊治。老年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科室的特色诊疗项目之一。刘梅林教授负责主任查房。护士长吴惠仁、包娜丹。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5层。
电话:83572982(医生办)83572985(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及就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报告、冠脉影像学资料等。
干四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人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血管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部肿瘤及疑难复杂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刘新民教授负责主任查房。护士长展为红。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6层。
电话:83572126(医生办)83572130(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特别是胸片、肺部CT等影像学资料。
干五病房: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老年多器官系统疾病诊治,擅长高龄病人综合治疗和营养支持。对于高龄病人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复杂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宋以信主任负责查房。护士长曹怡。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6层。
电话:83572139(医生办)83572135(护士站)
提示:就诊请携带既往病历资料。包括胸片、心电图、CT等。
干部监护室:专业方向:主要从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包括呼吸机辅助呼吸、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需要床旁透析支持等危重症的诊治。宋以信主任负责查房。护士长李薇。
位置:北大医院第二住院部A区2层。
Tel:83572124(医生办)83572125(护士站)
提示:因ICU病人病情危重、病人易感染等原因,家属仅能在规定时间探视。探视时间为每周三、周日下午3:00-4;00。监护室不能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专家:
科室 医生
小儿科 丁洁 白克敏 赵季琳 杨霁云 李万镇 赵东红 肖慧捷 包新华 陈永红 张月华 刘晓燕 黄建萍 李齐岳 王延华 林庆 孙桂香 马郁文 卢义侠 梁芙蓉 冯琪 王倩 何小菊 郭在晨 蒋安惠 姜凌云 王颖 姜毅 周丛乐 卢新天 戚豫 杜军保 刘雪芹 李明 杨艳玲 王丽 秦炯 张致祥 姚勇 刘景城 吴希如 常杏芝 华瑛 姜玉武 金红芳 汤泽中 潘虹 王静敏 王爽 吴晔 熊晖 杨志仙 张清友 张欣 赵卫红 张隽 齐建光 顾强 韩颖 侯新琳 李星 刘卫华 季涛云 相婷 张丽冰 符娜
普通外科 吴问汉 徐玉秀 徐文怀 刘国礼 王嘉麒 陈如法 李通 王文治 张齐联 张宝善 刘玉村 万远廉 王维民 张澜波 赵建勋 杨尹默 乔歧禄 张寰 胡章顺 冯秋实 庄岩 高隋宽 张海田 年卫东 赵春起 王东民 潘义生 赵建新 汪欣 能霞 王维亮 段学宁 刘荫华 严仲瑜 戎龙 吴涛 高嵩 熊祥华 高树宽 刘占兵 陈国卫 高红桥 叶京明 常宝志 李喜臣 孙占祺 印建中 王金会 周正飞 张育海 史继荣 黄莚庭 姜勇 张隽 汤坚强 王鹏远
妇产科 高雪莲 李受增 渠川琰 严仁英 申世芳 赵更力 郑淑蓉 郝霞 王淽 宗晓楠 吴成 郭奕倩 蔡学泳 陈俊雅 赵健 史阳阳 刘朝晖 刘凤喜 王临虹 曹泽义 林怀宪 曹泽毅 戴淑凤 薛晴 张岩 张岱 徐阳 孙瑜 孙伟杰 于晓兰 白文佩 杨欣 时春艳 章小维 刘玉洁 杨慧霞 王苹 周应芳 毕蕙 李克敏 尹玲 刘运明 朱丽荣 郭燕燕 麦永嫣 范丽欣 温宏武 廖秦平 刘书文 廉玉茹 李本富 左文莉 金燕志 赵瑞琳 董悦 周世梅 陈倩 郝波 陶霞 张渺 毛兰影 潘虹
泌尿外科 俞莉章 杨新宇 辛殿祺 夏同礼 石声华 何群 冯陶 张骞 李学松 果宏峰 龚侃 宋毅 李昕 肖云翔 王刚 席志军 张凯 应泽伟 李宁忱 韩文科 许昕 郝金瑞 山刚志 周利群 薛兆英 林健 何志嵩 张祥华 李淑清 吴士良 贺占举 王家骥 梁丽莉 张晓春 金杰 潘柏年 孙昌惕 郭应禄
神经内科 褚月发 伍期专 高素荣 郝洪军 高惠珍 高枫 贾志荣 吴丽娟 孙相如 李越星 袁云 吴逊 王薇薇 赵玉宾 刘凤君 王荫华 戴三冬 黄世昌 赵桂萍 俞敏萱 王朝霞 饶葆友 吕志勤 孙崴 张巍 余宗颐 黄一宁 孙伟平 袁锦楣 孙永安 郭小明 李家泰 蔡浩然
眼科 翟颖 吴静安 陈斯同 刘焕业 沈亚云 陈玖 张少平 高鹰 郭春英 杨松霖 张世杰 李骏 乔荣华 李梅 荣蓓 迟启民 才瑜 殷悦 李海丽 聂红平 潘英姿 杨柳 晏晓明 李美玉
心血管内科 刘兆平 叶小巾 郑博 韩晓宁 刘琳 于扬 史力斌 康立惠 范芳芳 谢明翰 李伟山 周荣雁 王新刚 褚松筠 张岩 马为 杨俊娟 祁芸芸 许玉韵 赵锋 张树彬 吴树燕 张钧华 李琳 丁文惠 霍勇 洪涛 张宝娓 张东翔 丁燕生 崔文欣 齐丽彤 蒋捷 陈明 盛琴慧 周菁 孟磊 龚艳君 李建平
骨科 李宏 米川 吴常德 李佩华 韩玉增 于峥嵘 周人厚 刘宪义 卢海霖 施学东 李军 曹永平 刘洪 邑晓东 李淳德 文立成 林景荣 朱天岳 高淑能 马忠泰 卢宏章 柴卫兵 严尚诚 张道俭
麻醉科 许幸 吴新民 刘秀文 刘文椿 李双玲 耿志宇 关婷婷 曾莉 袁训芝 杨秀凤 郑福勇 李坚 杜怀清 房文学 白勇 王东信 胡晓 刘晓颖 曲元 刘秀芬 秦翔 倪东妹 薛昀 李萍 杨雪媛 张熙哲 王庚
呼吸内科 王超 张成 刘世琬 刘秉锟 刘新民 何冰 许广润 陈洪德 陈茂森 李桂莲 王广发 阙呈立 李海潮 聂立功 迟春花 马靖 陈建 张红 李楠 赵燕妮 金哲 牟向东 曹菊 胡艳 刘莹 章巍 李蕙薪
胸外科 陈鸿义 李曰民 刘桐林 王晓新 张诗杰 林钢 赵虎 刘海波 李简
皮肤性病科 陈柏睿 钟珊 王晓阳 王明悦 赵邑 谢忠 张凡 王端礼 沈丽玉 朱学骏 余进 杨勇 杨淑霞 杨海珍 吴艳 王爱平 涂平 马圣清 刘伟 刘玲玲 李若瑜 李航 景稳心 季素珍 段周英 陈喜雪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赵恩民 吴园丁
肾脏内科 王芳 许戎 刘立军 董捷 毛微波 王鑫 刘莉 孟立强 杨莉 张欣 师素芳 崔昭 张宜苗 苏涛 刘平 崔太根 陈育青 王海燕 张鸣和 刘毓春 章友康 李晓玫 赵明辉 左力 张宏 金其庄 周福德 甘红兵 刘刚 程叙扬 王玉 陈旻 吕继成 于峰 张路霞
感染疾病科 赵鸿 曾争 于岩岩 徐小元 吴赤红 王艳 王勤环 王贵强 万华 田庚善 斯崇文 陆海英 蔺小红 李俊 侯凤琴 傅希贤 霍娜 崔洪 马序竹 高磊 王进 李湘燕 赵彩芸 张涛 沈宝铨 张淑岚 徐京杭 车文玺 肖永红
男科中心 白文俊 郭岩杰 李曰庆 彭靖 宋卫东 袁亦铭 朱积川 潘天明 贾金铭 王琦 鹿尔驯 伍学焱 王定 杨文质 辛钟成 高冰 张志超 郭应禄 薛兆英
医学影像科 张琳 邱建兴 许玉峰 王继琛 王霄英 王仁贵 周元春 孙洪跃 彭勃 高莉 朱天照 谢晟 孙晓伟 秦乃姗 崔爱国 侯振亚 宋鲁新 唐光健 高玉洁 任全敬 王仪生 肖江喜 蒋学祥
内分泌内科 王薇 张婷婷 卢桂芝 童玉 施曼珠 陈宇 冯晋光 董爱梅 高莹 吴红花 袁戈恒 姚军 袁振芳 贾培红 杨建梅 马晓伟 高燕明 张俊清 钱荣立 高妍 郭晓蕙
消化内科 张希泉 邵忠福 谢鹏雁 刘新光 胡伏莲 陈宝雯 贾博琦 戴芸 刘建湘 刘彬彬 董欣红 成虹 李俊霞 王蔚虹 王化虹 曹菊 帅晓玮 迟雁 齐家纯 高文 王驰 田雨
血液内科 王颖 董玉君 许蔚林 方裕谦 虞积仁 周家琴 马明信 任汉云 朱平 邱志祥 李渊 岑溪南 欧晋平 武淑兰 王文生
小儿外科 王永禄 王平 钱雪丽 贾钧 王淑琴 刘宝富 张宏武 温泉 余奇志 李龙 黄柳明 汤泽中 雷宇 姚慧筠
中医针灸科 刘大新 徐宇航 马澜 吕大谷 马玉凤 周永芬
中西医结合科 徐艳龙 梁玉瑛 王文利 徐玥瑾 褚松龄 刘玉宁 黄学民 林善桢 梁文郁 崔海燕 李海峰 崔春燕 周永芬 赵冬梅 张学智 张淑娥 张前进 薛少薇 冼慧 王学美 王德英 庞宁海 马玉凤 马澜 吕大谷 黄月华 胡虹霞 丰胜利
神经外科 伊志强 莫大鹏 张扬 李良 张家涌 张彦芳 鲍圣德 霍惟扬 尤玉才 王象昌 赵晓文
肿瘤化疗科 刘素宾 于晶琳 朱燕 林蓉燕 赵玉亮 叶明 王丽勤 白羽 方红
药剂科 张海燕 郭金凤 李文敏 赵侠 周颖 孙培红 崔一民 王宝新 王惠珍 孙忠民
小儿眼科 任华明 郭静秋 甘晓玲 陈瑞英 肇龙 刘海华 朱德海 李晓清 庞琳 李巧娴
放射治疗科 王庆国 孙洁 高献书 申文江 李洪振 李钟钢 李庆琪
介入血管外科 郭宏杰 张宪生 王健 吕永兴 佟小强 邹英华
整形烧伤外科 齐心 周常青 李强 於光曙 温冰 王毅超
口腔科 黄马雷 付宏宇 李杰 袁梅丛 焦阳 王晓敏 侯海玲 王欢 冯驭驰 杨宗萍 郝京梅 王桂滨
预防保健科 张力 梁卫兰 南亚华 邵文英 边守玉
物理医学与康复科 徐本华 罗春 黄炎 冯有宣 殷秀珍 王荣丽 黄永禧 黄真 谢斌 王宁华
病理科 王晓敏 董颖 尹洪芳 柳萍 李挺 汤秀英 那加 王素霞 石雪君 王霄英
超声诊断中心 田绍荣 张惠 邵玉红 韩胜利 陈路增 王彬
核医学科 付占立 范岩 张春丽 林景辉 王荣福 闫平 朱绍莉
检验科 高辉 徐国兵 夏铁安 王淑娟 屈晨雪 郑新芝 杨宏云 王艳军 王学晶 刘静霞 李江平 王建中 冯珍如 袁家颖 焦莉莉
老年病内科 张前进 陈岩 田清平 周国鹏 赵志杰 刘芳 汪德娴 孙燕淑 宋以信 刘新民 刘梅林
风湿免疫科 张卓莉 周炜 李光韬 郝燕捷 王昱 唐福林 董怡 邓雪蓉 赵娟
心脏外科 张仁尧 肖峰 吴栋 张明礼 李岩 王进 杨阳 赵晓文
感染管理科 李六亿 孙茉芊 赵艳春
电镜室 王素霞 汤秀英
急诊科 魏敏吉 谭伟 汪波 熊辉 陈旭岩 李秀清
心理门诊 汪士昌 陈瑞英 席廷铭
抗感染病房 李六亿 孙茉芊 赵艳春 齐慧敏 郑波 吕媛 李湘燕 马序竹 朱燕 崔红 侯芳 王进 肖永红 赵彩云
耳鼻喉科 李天成 柯肖枚 王军 钟贞 郑中立 肖水芳 刘世援 王全桂 顾之平 刘志贤 韩德宽 刘玉和 赵伟 郭敏 赵恩民 李志光 吴园丁 秦永
输血科 柴庆波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 何群 赵峥 虞巍 王宇 夏同礼 冯陶 石声华 辛殿祺 谌诚 杨新宇 侯晓东 宋刚 袁建峰 张志宏 张争 果宏峰 林健 宋毅 王家骥 许昕 龚侃 王刚 李学松 张骞 郭应禄 梁丽莉 那彦群 李鸣 李昕 韩文科 潘柏年 应泽伟 贺占举 张晓春 张凯 金杰 吴士良 肖云翔 孙昌惕 何志嵩 李宁忱 周利群 李淑清 山刚志 郝金瑞 俞莉章 张祥华 薛兆英 席志军
心外科 吴栋 杨阳 李西慧 宋波
斜视与小儿眼科 肇龙 刘海华 朱德海 庞琳 郭静秋 任华明 甘晓玲 杨素红 李晓清 李巧娴
新闻:
我院举办第十个“世界肾脏日”健康教育活动
3月12日是第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人的肾脏健康”。我院肾脏内科为配合“世界肾脏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意识,在门诊多功能厅举办了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活动由我院肾脏内科陈旻教授主持。
肾脏内科副主任周福德主任医师在开场白中讲到了目前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而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随后,程叙扬副教授、刘莉副主任医师分别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和危险因素对大家进行了健康教育,临床营养科王红医生则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摄入适量的盐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
活动共吸引了近200名市民,时至中午,大家仍兴致盎然地围绕在授课专家和咨询护士的周围,获取疾病和健康知识而迟迟不愿散去。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听到了既权威又全面的疾病知识,比平时看书得到的都更加实际受用。
国际肾脏病学会、国际肾脏病联合会于2006年确定每年3月份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肾脏内科已连续多年组织“世界肾脏日”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在老百姓中有很深的影响。今年的“世界肾脏日”主题首次聚焦于公众的肾脏健康问题,说明肾脏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病。在临床工作中,急性肾损伤非常常见,它的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在我国,每年有近400万人罹患这种疾病。指导公众、尤其是肾脏病高危人群如何预防急性肾损伤已非常紧迫。 |